在一定程度上,家长扮演了儿童商品性感化的“推手”角色。一些家长喜欢用成人的审美来代替孩子的审美,他们的盲目购买和愚昧装扮,客观上为成人化的儿童商品提供了生产动力。只要家长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危害性,成人化的儿童商品就不会那么走俏,更不会成为一种“风尚”。 同样是针对儿童商品的性感化,欧美一些国家的家长奋起抗议,他们在互联网上公布了7种会使儿童过早产生性意识的商品,并要求商家撤回那些会“毁了孩子童年”的东西。在强大的公众舆论下,西方出现了多起撤回不适合向儿童销售商品的案例,这些事情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。 另一方面,本着对后代负责的态度,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出台有关儿童商品的国家标准,让商家在开发和生产方面做到有法可依。如果商家的产品有违公共审美趣味并表现出不健康的倾向,应该受到勒令召回和停产的处理。